地区:NY 纽约
NY 纽约 更多城市
通行证 注册 | 登录
教育的现状与困境
[ 编辑:hrsqfan | 时间:2015-06-25 10:54:31 | 浏览:1035次 ]
分享到:

社会变迁带来家庭形态的改变,也对教育产生冲击。对孩子的教育到底该以家庭教育为主,还是以学校教育为主,争议颇大。二者是相互抵消,还是相辅相成?是彼此矛盾,还是彼此互补?事实上,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时面临不同的困境,然而,问题是一致的,那就是「我们要教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?」品德与学业之间该如何拿捏?品德归家庭,学业归学校?二者皆由学校承担!还是家庭亦要补足学业?依照吾人的见解,现代社会的教育面对着以下几个困境。

1.单向性VS.互动性:理论上应是互动性,但上对下的直  线性教育仍居主流。

苏格拉底与孔子所立下的教育典范是「对话」,不管是柏拉图的《对话录》,还是中国的《论语》,所留下来的都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。对话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,是互动性的学习,是由两个思考者的相互激荡产生精采结论的过程。但是,现在在学校里,多数仍是以上对下的单向性教学为主,老师讲、学生写,鲜少有学生问、老师答,因为这可能会耽误教学进度或妨碍其他同学。

2.无体罚vs.要体罚:理论上应该要管教,但现在的老师都不太敢打学生。

   到底应不应该对学童施以体罚!意见是有分歧的。有人主张要用爱的教育,以劝勉替代责罚;亦有人主张应适度体罚,使孩子明辨善恶以从善去恶。体罚本身其实只是手段,藉由肉体的疼痛,让孩子明白是非对错,并为自己做错的事负责任。但是,现在不仅在学校里老师不敢打学生,就是在家里,有的家长也不打小孩。结果是大人好话说尽,孩子坏事做尽。这实非爱的教育的初衷。

3.单一性VS.多元性:理论上是要因材施教,但却仍统一施教。

孩子的差异性有多大,父母最能明了。不管是个性、心态、学习能力等,即使在同一个家庭成长,有时也迥然不同。大家都知道,面对孩子之间的差异,「因材施教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。只可惜,知道归知道,在现实的处境里,仍是以统一的教材、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,以致于有些孩子无法适应现行的教育制度,但并不表示这些孩子就是没有希望的。

4.教师权VS.父母权:理论上学校由教师主导,但现在却是由家长主导。

学校由一群学有专精的教师组成,学生进入学校,接受教师们的循循善诱,以学得各种知识。老师是教育的专家,知道该如何教育学生。但是,现在家长的意见特别多,他们会要求老师作业出多一点或少一点、考试要出艰难一点或容易一点、教室座位该怎么排、课外活动要去哪里……原本应是教育的专家,面对一群咄咄逼人的家长,也只能束手无策、哑口无言。

5.热血肉VS.冷媒体:理论上是活的教育,但现在却是以冰冷的媒体为主。

教育是有血有肉的、是活的,由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、滔滔不绝传授各样知识,再藉由问答让学生取得精确理解。无奈拜现代科技之赐,电子化的教材让人目不暇给,不仅在家中孩子要上网学习,在学校也都要使用电子化教材。声光化的教材,看似活泼,但其实学生所面对的只是一个冰冷的屏幕、无法应答的电脑。纵或有与人互动的,也只是透过电脑,而不再是面对面的交流了。

6.家教育VS.校教育:理论上家是最原始的教育机构,现在却以学校为主。

家庭永远应该是孩子的第一间学校;父母永远应该是孩子的第一对老师。从前的社会,父母亲不仅教导孩子做人,也传承技艺。但依当前局势看来,家庭的这种功能似渐被学校取代,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。与此同时,缺乏教育理念、没有教育能力的父母亲愈来愈多,或者父母亲空有一身才学,却极少传授给孩子。毕竟,学校是一时的,家庭却是永远的,家庭教育必须被重视。

在这个变化迅速、复杂多元的社会中,不再适合以一套教育理论或价值来概括所有,而是必须不断地反省与思考,一方面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,另一方面又不能随波逐流。该如何拿揑?实在需要智慧。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站在适当的位置上,全面架构起坚实的教育体系,让孩子受到最完善的教育,是我们共同的愿望。

四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?

并不是我悲观,而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,实在让人不敢恭维。我们是否认真想过,我们到底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之中?这样的社会正在教导我们的孩子什么样的信念与价值观?这是一个正常的社会,还是一个不正常的社会?

1.这是一个重视技术而没有理念的社会。

技术,让人可以活;理念,教人如何活。技术,提高人生存的能力;理念,提升人生活的品质。当代社会,人人学得一技之长,盼望能谋得一职以安居乐业。人人玩着金钱的游戏,不断累积财富,追求着「价格」,而忽略了在金钱之外,人存在的真正价值。技术是要「做」的,理念是要「想」的,拥有赚钱技术的人,要有花钱的理念,才能使生活更有意义。否则,若真有人赚得了全世界,却赔上自己的生命,有什么意义呢?或是为了追求卓越,到最后却妻离子散、家破人亡,岂不后悔莫及?

2.这是一个强调能力而不论品格的社会。

现在的社会,不论各行各业,注重的是一个人的能力,而不是一个人的品格。要进大学任教,先看有没有博士学位;要进律师楼,先看有没有律师牌照;要挂牌看诊,先看有没有医师执照。学位、专业证书代表着一个人拥有多少能力。然而,专业证书的多寡并无法证明一个人是否也同时拥有正直的品格。结果大学教授对女学生进行性骚扰,律师拼命教当事人说谎以脱罪,医师以红包的多寡决定其医疗的品质,会计师做假帐以助企业逃税……当社会将品格丢在一旁,而把能力放在中心时,正是在为自己敲响丧钟。

3.这是一个只管成就而忽略道德的社会。

有成就的人必须有道德,对社会来说才是福气。为富不仁或自私为己都会为社会带来伤害。成就使人攀上社会的顶端,而道德却能为人带来发自内心的敬重。例如:六十岁的富豪娶了三十岁的妻子,并生下儿女。也许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,但是,当孩子二十岁时,父亲已八十岁,又或者父亲活不到八十岁,就在孩子未成年已撒手西归,这样好吗?美国学者已在研究,好莱坞老明星娶嫩妻并生子,这件事是否合乎道德?另外,企业赚大钱,却将污染留给后世子孙,这又是否合乎道德?我们的社会似乎只看人的成就,却不太在乎那人是否具有道德操守。

4.这是一个只求物质而轻看精神的社会。

当贫者愈贫、富者愈富的社会逐渐成形,社会上就会弥漫一股追逐物质享受的潮流,名车、豪宅,名牌包等等,便成为众所努力的目标。许多人空有万贯家财,却无人文素养;拥有让人艳羡的家产,却无使人景仰的人品。因为物质是看得见的,精神是隐藏的;物质是暂时的,精神是恒久的。曾是美国第二大犹太家族的占根汉,当年富甲一方,现在虽已没落,却为后世留下「古根汉美术馆」,在世界各地,都是首屈一指的艺术人文中心。这样的富豪有几人?现在的社会,人人看重的是物质,几乎完全忽略了贫瘠的精神世界。

5.这是一个只要外貌而不管内涵的社会。

外在世界当然与钱财、成就、能力、物质相关,还有一样也是众人所向往的,那就是美貌与身材。不仅是女人,男人其实亦不遑多让。女人要艳丽貌美、体态婀娜,男人要俊美有型、体格健硕,甚至不惜隆鼻、隆乳、割双眼皮、整型。女生要做正妹、辣妹,男生要做型男、潮男。年纪轻轻,就将大好青春与大把金钱用在自我装扮之上,有谁会想要多读书以充实内涵、多吸收知识以涵养智能?女生因身材不佳而自卑,男生因太矮太胖而叹息,有谁会为自己所学不足、思想空洞而发愤?我们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这样吗?

我常在想,我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?我的孩子将来所处的社会又将如何?如果我没有现在就为他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整全的人生信念,那么,他在未来的社会必定会随波逐流。我们无能力去改变社会,但有必要培育下一代分辨社会好坏的能力,好让他们在他们的世代拥有一个正确的安身立命之道。


上一篇:让孩子们能够愉快接受父母观点的8个小技巧
下一篇:南加墨裔高中生将8所常春藤大学“一网打尽”
发布评论
称呼:
验证码:
内容:
用户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