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区:NY 纽约
NY 纽约 更多城市
通行证 注册 | 登录
“外國月亮並不更圓”——中國大學生赴美學習體驗跨國教育
[ 编辑:adminca | 时间:2015-08-22 14:42:51 | 浏览:383次 ]
分享到:

由BBC拍攝的5名中國老師“支教”英國的紀錄片,讓中西教育的差異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。近日,20位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卓越訓練營的研究生赴美學習交流,親身體驗了跨國教育的差別。
   跨越半個地球,這些研究生們上個月赴美參加了“全球商業領導力培訓”項目,在14天時間裏,切身感受到中美兩國在教育及文化等方面的碰撞與交融。
   上午與斯坦福大學、加州大學的知名教授探討何為創新、何為領導力,下午來到矽谷感受谷歌、英特爾等公司的核心科技,晚上為了參加全球商業計劃大賽而與小夥伴們熬夜頭腦風暴……
   “美國老師的講課速度更慢、講課方式更加生活化。”參加此次赴美交流的北師大研一學生郭文驍回國後接受採訪時說,美國老師講課的切入點很淺,在這個基礎上慢慢延伸,逐漸織成一張完整的知識網路。
   “這種由淺入深的講法使我對一些‘高大上’的概唸有了更好的理解,但缺點是教學進度偏慢。”郭文驍笑著說。
   注重學習課本上的知識,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,是中國教育模式的“短板”之一。
   “在斯坦福大學史蒂文教授的課上,我明白了創新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。”北師大兒童文學專業的研一學生江雪說。
   史蒂文教授在課堂上舉了個例子,讓人印象深刻。以前人們在進行PPT展示時,總要低頭使用滑鼠似乎沒那麼方便和瀟灑。於是,有人發明瞭PPT電子筆,既能瀟灑地翻頁又能及時在顯示上做筆記。
   雖然只是小小的一支筆,卻讓生活更加便捷,也創造了商機,這就是創新。“面對‘山寨文化’的橫行,我們必須認識到單純的複製並不能帶來進步和發展。”江雪說。
   通過與知名教授和矽谷精英的交流,“創新”“價值”“商機”“市場”成為了同學們口中的高頻詞,8月1日在Intel公司舉辦的“全球商業計劃大賽”中,中國學生充分學以致用,爆發出了自己的“小宇宙”。
   結合運動與慈善的手機應用、運用虛擬現實技術的網路家居商店、專為居家養老設計的APP……中國學生新穎又實用的商業策劃案得到了比賽評審的肯定。
   “我們做的商業策劃也許並不成熟,但仍是大家團結協作的寶貴成果。”北師大人文地理學專業的吳迪說,在團體工作中,培養“領導力”並不意味著要成為“領導”,而是要學會分工協作,“因為沒有比團隊更強的隊”。
   “中國學生很聰明也很勤奮。”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弗蘭克教授說,中國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,但似乎也很“謙讓”,不善於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。
   “剛到美國時,害怕自己的英語口音不夠地道,所以有些怯於表達。”吳迪說,置身於全英語的環境中,中國學生逐漸認識到不應對語法和口音等問題過分在意,英語如同漢語一樣,首先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。“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聆聽,勇敢表達。”
   8月3日,結束了14天加州之旅的學生回到祖國。
   “世界這麼大,出去看看才知道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。”北師大地圖學與地理資訊系統專業的李睿濤說,但這並不意味著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。
   在美國的電子商店裏,可以看到熱銷的聯想電腦;與美國人聊天,他們會興奮地告訴你,在淘寶網上購物十分便利;如果問一個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畢業之後有什么打算,他們十有八九會毫不猶豫地說:“回中國去,那裏有更多的機會”。
   “我們應該更自信一些。”李睿濤坦言,中國學生的確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和領導力,但同時也要意識到,中國的經濟發展充滿活力,中國的教育也在逐漸與國際接軌,“制度自信和民族自豪感,這個可以有。”
   “當前,中國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社會責任感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。”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工作處的鄭魯健老師說,通過學校舉辦的專題講座、素質拓展、挂職鍛鍊等活動,學生可以開拓視野、提升創新創業能力。
   但相較於美國斯坦福等大學可以依託矽谷強大的創業資源,中國校園中的創新氛圍建設仍有待加強。“如何搭建更便利的平臺,使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更快地運用到實踐中,是當前中國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。”鄭魯健說。

上一篇:社區各界一起支持本地學生獎學金選秀活動 羅蘭崗馬車日提供一千八百美元奬學金給勝出的馬車日小姐 勝出者將在遊行當天亮相
下一篇:網傳小行星9月撞地球 NASA:沒這回事
发布评论
称呼:
验证码:
内容:
用户评价